近年来,加拿大一直以“移民友好国家”形象吸引全球关注,然而,随着不同地区移民政策的剧烈分化,这种印象正逐步改变。特别是魁北克省近日对家庭团聚类移民实施“紧急刹车”,在关上一道通道的同时,加拿大联邦政府却全力推动另一条道路——“法语移民绿色通道”。这标志着,加拿大移民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重构。
一、魁北克“零预警”封锁配偶担保,政策生效即刻执行
2025年7月9日,魁北克移民厅突然宣布,即日起暂停受理配偶、事实婚姻伴侣、同居关系伴侣以及18岁以上子女的担保移民申请。此举不仅范围广、影响深,而且毫无缓冲期,连合法夫妻关系也不再成为申请资格的保障。
根据官方解释,此次封锁并非流程性暂停,而是由于家庭团聚类别的配额在短期内被迅速耗尽。魁北克政府在2024年6月至2026年6月的两年周期内设定的家庭团聚移民总配额为13,000份,其中配偶与成年子女担保类共10,400份。截至政策发布日,该部分配额已全数用完。移民局明确指出,在2026年6月25日前,不再受理任何新的相关申请,已缴纳的申请费将原路退还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已有申请者也难以获得进展。目前魁省配偶担保类的平均审理时长已高达38个月,远高于安大略省或BC省的12至20个月。可以说,魁北克不仅将移民通道关闭得毫不留情,就连队伍中的人也被长期“搁置”。
二、独立筛选权决定魁省移民逻辑:文化优先于家庭团聚
魁北克的移民政策为何屡屡“另辟蹊径”?关键在于其独立筛选权。根据《加拿大-魁北克协议》,该省拥有自行制定和执行大部分经济类及家庭类移民计划的权利。这使得魁省的移民系统相对联邦更具自主性,也更符合其政治文化取向。
长期以来,魁北克坚持以“语言文化保护”为政策核心,尤其强调法语为官方语言地位。在此导向下,魁省将“经济适应力”和“语言融入度”视为移民价值评估的关键指标,相比之下,家庭团聚类申请则被认为干扰文化筛选与系统控制。因此,魁省对这类申请始终保持保守乃至消极态度,此次干脆直接封锁,既控制了移民规模,也规避了人道主义压力的舆论风险。
三、联邦“法语移民倍增计划”正快速推进
与魁北克的“关门姿态”相对,加拿大联邦政府则选择在语言导向型移民上全面提速。2025年6月,加拿大移民部长正式宣布,全国推行“欢迎法语社区(Welcoming Francophone Communities,简称WFC)”计划。
WFC计划早年虽为试点项目,但目前已覆盖全国24个城市和乡镇,包括卡尔加里、乔治王子城、汉密尔顿、黄刀镇、白马市等多个非魁省区域。政策核心在于通过集中资源为讲法语的新移民提供“落地式扶持”:从语言培训、子女教育、就业对接,到医疗保障、社保服务、住房支持,构建完整的社区接纳体系。这些区域正在成为法语移民的“政策降落区”。
更重要的是,联邦政府设定了明确目标:到2029年,非魁省地区的法语移民占比将从8.5%提升至12%。据此推算,未来每年将新增约47,000名讲法语的新移民。而这一增长,主要依靠Express Entry快速通道中专设的“法语专项抽签”来达成。
2025年前七个月,该类别已发出18,500份移民邀请,占总数超过一半。由于法语专项轮次的邀请分数普遍偏低,部分低至450分以下,语言优势成为“低门槛高效率”的新捷径。
四、非法语国家申请人也有机会
值得强调的是,加拿大并非只优待“母语为法语”的申请人。只要申请人能通过TEF或TCF等官方法语语言考试,取得CLB/NCLC 5分以上成绩,便可享受一系列政策优势,包括:
1、Express Entry系统语言加分(最高50分);
2、成为法语专项抽签优先人选;
3、享有多个省提名项目的“语言类优先通道”;
4、落户WFC社区,获得全方位定居支持。
换言之,不论国籍与母语,只要具备一定法语能力,都能被纳入联邦的“语言导向型移民体系”。
五、结构分化趋势已定,移民策略应及时调整
此次政策调整释放出的信号十分明确:魁省正逐步关闭传统亲属团聚的窗口,而联邦则着力打造语言与技能驱动的快速路径。未来的移民格局将更加聚焦“结构性选择”,而非“一视同仁”。对于申请人而言,应尽早评估自身条件,调整策略:
1、已在魁省等待配偶担保者,建议评估是否可迁出至其他省份,改走联邦路径;
2、拥有法语基础或有意学习者,应尽快备考语言,争取在“政策红利期”内入池;
3、初期规划移民者,更应以WFC支持城市为目标,结合职业与语言能力进行一体化布局。
在全球移民政策普遍趋严的背景下,加拿大虽仍保留开放姿态,但其门槛与偏好已愈发明确。这一次,魁北克选择了关门,而联邦政府则向讲法语的人敞开了窗。机遇与挑战并存,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识别通道变动,做出灵活应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