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3日,加拿大省长会议在全国瞩目下落下帷幕。然而,会议的结束,并不意味着风波的平息。此次会议中,各省对联邦移民政策表达了前所未有的强烈不满,并正式掀起了一场旨在“去联邦化”的移民制度重构风暴。安大略省省长福特更是震撼发言:“我们将自行发放工作许可证,不再等待联邦政府的批准。” 加拿大移民政策正面临结构性的转变,未来的走向,值得每一位移民申请人高度关注。
一、联邦配额削减引发省级不满,宪法赋权成为突破口
此次变革导火索,源自联邦政府对各省省提名计划(PNP)配额的削减。在加拿大经济复苏面临劳动力紧缺的背景下,各省长一致呼吁联邦恢复此前削减的50%移民配额,并赋予地方政府更大权力来应对本地市场需求。
根据《加拿大宪法》第95条规定,联邦与省级政府在移民事务上具有并行立法权,这为省政府突破联邦行政主导提供了法律基础。安省宣布拟绕过联邦,自行发放高达10万份工作许可证,正是这一法律依据的首次大规模试水。
二、安省“抢跑”背后:缓解审批积压,释放本地劳动力
据安省政府披露,过去一年接收的约10万名寻求庇护者中,大量个案因联邦工签审批滞后,陷入“不能工作、不能租房、不能自立”的困境。福特政府表示,由省级发放工签将显著加快审批速度,让庇护者尽快投入劳动力市场,减轻公共系统压力,同时促进社会融合。
尽管相关实施细节尚未完全披露,但省政府已启动立法程序,并将设立专责机制推动落地。业内普遍认为,此举或将为其他省份提供政策样板,加速加拿大移民政策从中央集权走向“地方分权”的进程。
三、阿省批评联邦移民政策“不可持续”,呼吁聚焦经济移民
与此同时,阿尔伯塔省省长丹妮尔·史密斯也在社交平台上直言不讳,批评联邦当前的移民制度“不可持续、不公平”。她指出,2024年加拿大引入近200万新移民,社会资源承压严重,而“配额一刀切”的做法无视各地差异,削弱了移民政策的精准度。
阿省立场明确:应优先接纳具备经济贡献能力的移民,而非单纯依赖公共资源的庇护类别。史密斯呼吁,联邦政府应将更多筛选权下放省级单位,由地方政府根据劳动力需求自主遴选移民,提升制度适配性。
四、曼省等地呼应“要权不是要人”,地方移民自主化成趋势
尽管表态不如安、阿两省激进,曼尼托巴省省长瓦布·基内亦明确表态支持地方更大移民管理权。他指出:“我们不是在要权力,而是在争取经济发展的能力。” 这一表态在逻辑上与经济类移民政策完全契合,也预示着未来移民制度将从“统一审批”向“多元治理”过渡。
五、应对政策重构,企业家移民通道迎来战略窗口
在政策剧烈调整的大背景下,移民加拿大的申请人应当未雨绸缪,避免将全部希望寄托于联邦通道,而应根据省级趋势调整路径。阿省企业家移民项目,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脱颖而出的优质选择。该项目具备以下四大核心优势:
1、门槛低
仅需雅思CLB4(约等于雅思4分)及高中学历;
2、投资少
仅需在阿省小镇投资10万加元,创办小型生意;
3、路径清晰
经营合规满一年后,即可申请省提名,最终获得永久居民身份;
4、政府支持力度大
该项目对本地社区经济有直接促进作用,受到阿省政府积极扶持。
项目重点要求申请人在人口不足10万的社区开展经营,例如开设餐饮、零售、服务类门店,不仅填补商业空白,也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。同时,项目还要求雇佣至少一名加拿大全职员工,以实际创造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。
加拿大移民体系正在经历自90年代以来最深层次的一次结构性调整。从中央放权到地方自治,从被动审批到主动选才,经济类移民正在回归其“为发展服务”的本质定位。
对于有意通过移民实现教育、生活与资产配置多重目标的家庭而言,把握省级项目的窗口期尤为关键。提前规划、选择匹配度高的通道,将在即将到来的“省级主导时代”中脱颖而出,赢得移民红利的先手。